小概率:于72.15(P点)之下看跌(穆迪枢轴线)
朱元璋:创立锦衣卫;
朱 棣 :创立东厂;
朱见深:创立西厂;
朱厚照:创立内行厂;
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合称“三厂一卫”,都是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疑心重,通过锦衣卫监视大臣们的一举一动。锦衣卫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打屁股”。对于不听话的、嘴又厉害的,顶撞他的大臣,结果就是被打屁股,称作廷杖。
锦衣卫的建立标志着明朝特殊治安机构的开始。早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废除了仪銮司和亲军都尉府,设立锦衣卫,其主要任务包括直接保护皇帝及其家人的安全,以及维护首都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锦衣卫的成员不仅仅是普通士兵,更多的是精通武艺、擅长侦查的特务。
锦衣卫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严密的层级制度。每个卫分为数个所,其中千户所和百户所是基本的单位。指挥使,即卫的最高指挥官,享有相当高的官阶,而下级的千户和百户也分别具有正五品和正六品的官位。
锦衣卫的日常职责之一是“直驾侍卫”,即直接随侍在皇帝左右,保障皇帝的个人安全。在重大的朝会或其他公共活动中,锦衣卫的身影尤为显眼。其指挥使常常身着大红蟒衣、头戴乌纱帽,佩戴銮带和金牌,站在皇帝御座前的显著位置,展示其权威和责任。
另一重要职责是“巡察缉捕”,锦衣卫不仅负责皇城内的治安,还扩展到京城外围及更远地区的安全维护。它们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力,可以直接处理各种重案要案,其设置的镇抚司和诏狱更是直接受皇帝授权,凌驾于常规的司法机构之上。
此外,锦衣卫的权力在明朝中期达到顶峰,尤其是在明成祖和明宪宗时期,随着东厂和西厂的建立,锦衣卫与这些机构形成了密切的合作与互动,构成了明朝特有的“厂卫体系”。这种体系在维护皇权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和权力滥用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成为明朝政治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明初历史中,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与其附属机构镇抚司是他巩固政权和维护皇权的重要策略。锦衣卫不仅是一支精锐的秘密警察力量,更是皇帝手中的一把锐利刀剑,用以剪除政治上的荆棘。
锦衣卫的设立背景与朱元璋的政治需求密切相关。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通过农民起义的方式最终推翻元朝统治,自立为帝。他清楚地意识到,身边的将军和文臣们,很多都拥有自己的地方势力和社会声望,这对于一个稳定的中央集权政府而言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他需要一种机制来有效控制和监督这些力量,确保他们不会对中央权威构成挑战。
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和镇压皇帝视为威胁的各种力量。他们有权在不经过正常司法程序的情况下,进行逮捕和审讯,甚至使用酷刑。
锦衣卫下设的南北镇抚司,分别负责内部刑法和诏狱的管理。南镇抚司主要处理锦衣卫内部的纪律和刑事案件,而北镇抚司则直接受皇帝命令,处理更为重大的政治案件,如胡惟庸党案等,直接影响到朝廷的稳定。
锦衣卫在处理案件时,常常先将犯罪嫌疑人送至镇抚司,使用预先准备好的刑具和口供,确保犯人无法逃脱定罪。这种做法虽然有效确保了朝廷的稳定,但也引发了广泛的恐惧和不满。
朱元璋晚年,他逐渐意识到锦衣卫的权力过大,可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因此下令撤销了镇抚司的一些职能,将一部分权力还给了正常的司法机关。
然而,朱元璋的死后,他的孙子朱棣通过政变夺取了皇位,成为永乐帝。朱棣通过锦衣卫和东厂的手段,大力镇压了反对他的声音,其中包括对建文旧臣的残酷迫害,甚至不惜采取“诛十族”的极端措施。
锦衣卫和东厂作为皇帝的秘密警察和特工机构,始终处于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尤其在天启年间,东厂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的统治下,达到了权力滥用的极致。魏忠贤借助年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不成熟和影响力,掌控了朝政,形成了以“五虎”和“五彪”为代表的权力团队,深入干预政府事务。
所谓的“五虎”,包括文职高官崔呈秀、田吉、吴浮夫、李夔龙和倪文焕;而“五彪”则指的是军职高官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和崔应元。这些人或提供策略,或执行魏忠贤的命令,肆无忌惮地使用暴力和酷刑来镇压任何形式的反对。
在魏忠贤的指使下,诏狱成为了酷刑的地狱。受害者在这里经历从轻到重的拷问,甚至遭受“好生着实打着问”的极刑。刑具多达十八种,从铁链到拶,使得受刑者身体破裂,痛苦难忍。其中,六君子之一的魏大中,就是这些酷刑的亲历者,他被许显纯严刑逼供,受尽酷刑之苦。
随着崇祯帝朱由检的即位,对这种残暴无人性的统治进行了清算。魏忠贤畏罪自杀,他的一众手下,包括田尔耕和许显纯等,也被绳之以法,走上了断头台。然而,崇祯帝虽尝试纠正朝政,但东厂的恶习仍旧根深蒂固。
崇祯四年,宦官许国荣提出了对东厂的改革意见。他在上书中指出,东厂原本只是偶尔用于处理大案要犯,但逐渐演变为滥用职权,频繁侵犯百姓私权。许国荣批评这种行为远非盛世之风,而是厂卫自行其是,成为权力的象征和腐败的温床。
与此同时,有些流氓无赖还冒充“厂卫”,敲诈勒索,例如刘文斗的绸商股票配资炒股看配资,被赵瞎子等人诬称为逃税,遭到非法拘留和勒索,累计被敲诈银两高达两千余两。